首  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依申请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流程   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下载  
|

监督保障机制

索引号: 000014349/2017-01732 公开责任部门: 市环保局
公开日期: 2017-07-10
公开类别: 信息有效性:
内容概述:
备注:
山水新朔州—朔州“一山两河一湖”中心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实践
2017年07月10日 来源:朔州新闻网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印象中的塞外朔州,似乎总是留给人们些许的荒凉。 

 

  也许是雁门这道雄关,局限了人们的视野。仲夏时节,丽日蓝天,草木葱茏。记者穿行于这座历史上的马邑都城,体悟着这座边塞古镇的厚重,感受着这座城市蜕变的脉动与韵律——苍翠的西山万木青郁,蜿蜒的七里河碧波悠悠,泉眼汩汩的恢河清流涌动,美丽塞外醉人心脾。   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开启了改天换地的“一山两河一湖”中心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实践。朔州,这座塞外小城正在呈现出自然生态与现代生活相融相交的城市新貌。   规划先行,生态优先   ——打造城市水系生态经济走廊   曾经的七里河,盈盈一水,清波碧浪。   七里河发源于平鲁区窝窝会村打莺沟,东至朔城区太平窑村,全长30公里。它穿城而过,市区段总长约10公里。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以及人口的增长,被称为朔州母亲河的七里河不堪重负,水问题愈发凸显,径流量越来越少。再加上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大量排入,河道水质不断恶化;加之河底淤泥沉积,杂草丛生,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漂浮水面,路过此地,人们常常掩鼻而过,曾经美丽的七里河在人们眼里成了一条垃圾河。   对七里河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朔州矢志不渝。   市委书记王安庞多次徒步河道与村落间巡访考察,说起对七里河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他饱含深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七里河是大自然赋予朔州人民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的难点就是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治理生态环境的出发点。”   2013年,在经济遭到断崖式下滑的状况下,朔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福惠民生的“一山两河一湖”中心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治理方案如何规划?朔州市思路明确:要秉承景观定位与朔州雄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精致的城市品位与绿色自然生态的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惠及民生相兼顾。   他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进行科学规划,西山生态园、七里河、恢河、太平湖的未来美景初步得以勾勒:集休闲、文化、经济等功能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亲水景观,成为提升朔州城市形象的“城市水系生态经济走廊”。   今年74岁的朔城区李家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崇是土生土长的朔州人,也是一位有着45年党龄的老支书。他和李家河村的众多村民一样,多少年来期盼着身边的七里河能够变清变干净。“一山两河一湖”中心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和推进,让村民们亲身经历着一座城市的华丽转身。   扩延城市架构,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功能多元化带动影响力和辐射力   6月3日,今年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市民王翠云女士又一次徜徉在七里河大桥,望着河面碧水微澜,夕阳晚照,她欣喜地告诉记者:“4年多了,看着工程一点一点地推进,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市民们都由衷地感谢政府的惠民之举。”   对于朔州来说,穿城而过的七里河承载了朔州老百姓的期盼和梦想。   七里河朔州市区治理总长度10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涉及沿河两岸城中村共计14个,工程拆迁面积53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园区布局总面积956.89公顷,分为郊野游憩生活区、休闲文化生活区等5个区域,治理建设难度之大显而易见。雪上加霜的是,受煤电市场的冲击,朔州市公共预算收入更是连续3年负增长,市级财政用于治理的费用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宏图已经绘就,唯有立说立行,以践行功成不必在我的右玉精神,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气势攻坚克难,方能有所成效。   拆迁工作历来是城市建设的老大难。但在朔城区李家河村,当年年底,360户村民就搬出居住了数十年的村里老宅;2016年年底,又有650户村民搬进了新购置的楼房。3年间,李家河村1010户村民告别了居住了一辈子的村庄。   今年41岁的赵胜是朔州市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部主任,在尉迟恭公园工地见到他,谈到拆迁难时,他说,正因为难我们才要用心去做。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村民罗丽军家中生活困难,不愿搬迁。他和老支书刘崇多次上门协调都没有效果。他俩没有气馁,只要节假日,就和村两委干部去罗丽军家里走访帮衬。将心比心,2016年年底,罗丽军终于在拆迁协议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一道道拆迁的难题在各级干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悄然化解,工程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目前,七里河重点区段成效初显,两河汇流的太平湖也已开工。   为了打造城市新形象,解决市区交通不畅的难题,借助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朔州市在七里河上新建了6座桥梁;同时打通包括马邑路、建设路、平朔路在内的多条道路,重塑朔州市的城市架构。   长久的坚持换来了城市的面貌一新,河复清流,山披绿装。6月的朔州,花香四溢,满目青翠。好环境带来了好人气,这几年来朔州旅游的人多了,外面的投资商也来了,仅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招商会上就引进资金307亿元。随着经济的回暖,这座历史上曾被定位于煤电的单一功能城市,开始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拓展。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座城市因山情水韵,会让人更加亲近眷恋。   现在的朔州人都知道,在城南有一片水清岸绿、绿树成荫、天鹅游弋、风光旖旎的城市湿地公园。朔州人也知道,这条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北麓属桑干河一级支流的恢河一度垃圾遍布,臭气熏天。   几年前,朔州市开始大规模对恢河进行综合治理,“城南湿地水系”的名片效应逐渐显现。   如今的恢河洁净流淌,一改往日泥深水浑的脏乱景象。碧水一方的美景佳地,成为朔州市民新居的首选,短短几年的时间上万户市民在恢河两岸安家落户。每当夜幕降临,在临河两岸房屋点点灯光的映照下,河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在治理恢河的同时,朔州市也将目光瞄向了自然生态尚显脆弱的西山生态区,此时的西山可谓是荒山秃岭,沙田薄地。   变化源自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治理。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治理,目前西山生态区已完成治理面积50万亩,栽植各类树木580万株,工程区林草覆盖率达到了58%。一个规模宏大的绿色长廊在朔州市区西部铺展蔓延开来。   在朔城区张蔡庄乡峙庄村村党支部书记任忠义看来,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不仅是生态工程,还是富民工程。他带领村民组建了造林专业队,负责西山生态区植树造林和树木管护,参加造林专业队的村民每年仅种树收入就在1万元以上。   朔州市将恢河水引上了西山生态区,形成了雁家湖、双照湖、玉泉湖三大景观湖。而今,西山生态区林海漫漫,山水交映,美不胜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自行车赛事在这里举办。   文明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前行。李文明今年58岁,现在的职务是朔城区西山生态建设管理中心主任。与树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李文明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依然能够看护这片林子。因为在他看来,城市的环境在变美,市民的素质也在提升,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阳光下,远远望去,城市的格调因有青山的依托而凝重素朴,也因有了绿水的萦绕而愈发灵动秀美。一座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新朔州正向世人展露新颜。朔州的干部群众在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将右玉精神在时光的穿越中铸成永恒。

关键字: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晋ICP备07500137号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