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朔州市统计局始终把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管理,放在统计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强化管理,落实制度,创新方式”三个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实践、攻坚克难、固本强基,推动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增减变动,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源头和载体。通过对基本单位总体状况和结构特点的分析,揭示基本单位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结构和趋势,对于各级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改善经济调控和加强市场监控,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17年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维护更新情况,对朔州市基本单位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全面反映朔州经济发展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智力支撑。
一、新形势下基本单位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新形势下宏观政策成效显著,单位总量平稳增长
随着国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 积极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全市基本单位总量平稳增长,二○一七年全市法人单位30388个,产业活动单位35371个,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788个和5279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70%和17.54%;“三产”法人单位较上年同期增长17.84%(见表一)
表一: 朔州市基本单位及一、二、三产分布情况表
单位:个
资料来源:2017年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汇总
(二)从机构类型变化情况看,企业法人成为法人单位增长的主力军
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企业法人18786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1.82%,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法人增加4134个,增长28.21%;事业单位共175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5.78%,减少23个;机关法人共558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84%,较去年增加3个;社会团体共有51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1.70%,减少3个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平稳增长。(见表二)
表二: 朔州市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
单位:个
资料来源:2017年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汇总
(三)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发展迅速
年报显示排前三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法人单位89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85个,增长189.32%;建筑业法人单位112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69个,增长48.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1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20个,增长38.39%;(见表三)
表三:朔州市基本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个
资料来源:2017年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汇总
(四)从地区分布看,地区优势明显,中心城市地位突出 法人单位数排全市前三位的是朔城区、应县、怀仁县。年报显示:朔城区、平鲁、山阴、应县、右玉、怀仁和开发区的法人单位数依次为10423个、3209个、 3616个、5096个、2227个、4287个、1528个,分别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34.30%、10.56%、11.89%、16.77%、7.33%、14.11%、5.03%。从增速看,增长前三个县(区)分别是朔城区、开发区、平鲁区,分别增长23.95%、22.63%、19.92%;朔州市区(城区、开发区)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39.33%。(见表四)
表四:朔州市基本单位分布情况
单位:个
资料来源:2017年朔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汇总
二、新形势下基本单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7年,全市法人单位总量虽然有所增长,规模有所扩大,但在单位总量、地区分布、行业结构等方面,与全省先进地市的发展亦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单位总量偏少,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后劲
从单位数量上看,总量上虽有一定增长,但仍低于全省先进地市。据2017年山西省年报资料显示:山西省法人单位618446个,太原市法人单位162992个、临汾市法人单位60942个、朔州市法人单位30388个,我市仅占太原市的18.64%、占临汾市的49.86%,单位总量仍偏少。并且在全省所占比重不大,占全省法人单位的4.91%。单位的总量不足,相比而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也必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后劲与活力。(见表五)
表五:山西省分地市法人情况表
指 标
|
山西省
|
太原
|
临汾
|
晋中
|
长治
|
忻州
|
朔州
|
单位数(个)
|
618446
|
162992
|
60942
|
57550
|
52965
|
46145
|
30388
|
资料来源:2017年山西省基本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
(二)企业单位规模偏小,竞争力、向外发展能力不强
中小企业数量偏多,大型骨干企业数量偏少,说明市场主体还没有做大做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如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多数企业都处于传统的行业,市场抗风险能力极弱,很有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另外,全市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偏少。年报显示:港澳台商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为9个,所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甚小且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增长缓慢,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市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高。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 部分县(区)单位总体增长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渐突出。从单位的区域分布看,单位仍然集中在朔城区,总量占全市的34.30%,而平鲁区为10.56%,右玉县为7.33%;全市有三个县(区)增长幅度均低于全市同期平均增长水平(见上表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定了各县(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三、新形势下优化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看,我市基本单位呈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基本单位的总量规模和结构质量均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有一个大发展。
一要推进转型升级,构建中高端产业体系。按照市委要求,我市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着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要彻底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坚定不移推进煤炭电力去产能,推进煤炭行业坚定走“优”“绿”之路,推动清洁高效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提速发展;发挥好区域、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特色板块经济;构建中高端产业体系,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建更多更好的品牌,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快速发展。这给发展基本单位提出了目标和方向。今后,发展基本单位须优化结构,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二要营造政策环境,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体娱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业态,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丰富旅游市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朔州资源优势,创新经营机制,实施精品战略,在旅游公路建设和重大旅游活动举办等方面不断突破,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精品,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这给我市基本单位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要以区域经济增长为目标,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基本单位是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企业,增强社会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是着力提升工业园区服务功能,鼓励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二是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创新战略。增加企业的数量,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总之,在新常态下积极发展我市基本单位,增量、提质、达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朔州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